隨著製造業(ye) 發展,機床的重要作用日益突顯。我國工業(ye) 由於(yu) 起步較晚,與(yu) 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技術差距,機床行業(ye) 同樣如此。好在無論是國家還是機床企業(ye) ,始終沒有放棄向技術發起挑戰。在“中國製造2025”提出以後,機床行業(ye) 也定下了邁步“高精尖”的目標。在向其發起衝(chong) 刺時,機床企業(ye) 需要解決(jue) 哪些難題呢?
人才難題
人才是生產(chan) 的主體(ti) 之一,無論多的技術、華麗(li) 的機器,都需要人去研究、去操作。近日,《人民日報》對廣州、深圳、青島、濰坊、長沙、株洲,三省六市100家企業(ye) 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,製造業(ye) 吸引人才正麵臨(lin) “三難”——找不到、招不來、留不住。筆者以為(wei) ,這三難也深刻反映了機床行業(ye) 麵臨(lin) 的人才難題。而要解決(jue) 這些問題,就要在育才、引才、留才上下功夫。在這一過程中,除了政府要做好引導工作,企業(ye) 自身也要承擔起責任來,如建立長效企業(ye) 培養(yang) 機製、改善技術工人待遇等。
創新難題
目前,我國機床行業(ye) 麵臨(lin) 技術匱乏,競爭(zheng) 力薄弱等問題,亟需注入創新活力。然而我國機床行業(ye) 在企業(ye) 分布上,以中小企業(ye) 為(wei) 主;在產(chan) 品分布上,以中低端產(chan) 品為(wei) 主。不少業(ye) 內(nei) 企業(ye) 一方麵受限於(yu) 自身規模,缺乏創新資金;另一方麵,由於(yu) 新產(chan) 品研發時間長、市場風險大,企業(ye) 經營上更偏向於(yu) 穩定的“老業(ye) 務”,創新動力不足。在個(ge) 體(ti) 單打獨鬥難以形成氣候時,校企合作、企業(ye) 聯合或將成為(wei) 分擔風險,解決(jue) 創新難題的途徑。
轉型升級難題
隨著智能製造發展,傳(chuan) 統機床企業(ye) 轉型升級的需求愈發迫切,但同時,轉型升級帶來的成本壓力讓很多企業(ye) 望而卻步。更重要的是,不少企業(ye) 缺乏對轉型升級的準確認識和發展規劃,讓轉型升級流為(wei) 口號。
這種情況下,機床企業(ye) 一方麵需理順內(nei) 部管理,做好企業(ye) 的頂層設計;另一方麵要保證企業(ye) 健康性,在做深、做透一個(ge) 領域後再做延伸。機床企業(ye) 轉型升級是一個(ge) 長期的過程,並不是簡單的換上機器人,安裝上自動化流水線就可以了。無法帶來經濟效益的轉型升級依舊是失敗的,機床企業(ye) 如何找準適合自己的轉型升級道路,將成為(wei) 未來一個(ge) 階段企業(ye) 必須要麵對和解決(jue) 的問題。
生態難題
生態鏈不健全是機床企業(ye) 麵對的又一難題。目前,機床企業(ye) 在下遊市場拓展方麵,麵臨(lin) 著客戶不了解、不認可、不接受的窘境,在與(yu) 國外產(chan) 品競爭(zheng) 中,往往還沒開始比拚,就已輸聲勢。而在行業(ye) 上遊,材料和功能零部件的核心技術依然受製於(yu) 人。上下遊存在的短板以及同行企業(ye) 缺乏合作等原因讓國內(nei) 機床企業(ye) 發展缺乏良好的生態環境。
一花獨放不是春,百花齊放春滿園,隻有建立起健康的行業(ye) 生態圈,企業(ye) 發展之路才能走得更順暢。在第19屆中國機電產(chan) 品博覽會(hui) 暨武漢機床展會(hui) “對話”板塊,不少行業(ye) 大佬就提出,生產(chan) 企業(ye) 與(yu) 終端用戶要加強了解與(yu) 合作,共同建立國產(chan) 數控裝備健康生態鏈。而要實現這一點,還需要更多業(ye) 內(nei) 企業(ye) 的積極參與(yu) 。
數控裝備是興(xing) 國之器、強國之基。裝備強,則國強。雖然我國機床行業(ye) 在邁向“高精尖”的過程中還需麵對眾(zhong) 多攔路虎,但在業(ye) 內(nei) 企業(ye) 的共同努力下,相信終將越做越強。
聯係我們(men)
地址:上海市嘉定區嘉安公路2599號1號廠房 傳真:021-69160628 Email:18516392015@163.com版權所有 © 2025 betway下载安装包 技術支持: GoogleSitemap